本课例以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为题,进行大概念视角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的设计与实施。在提炼学科大概念和课时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学生理解的学情分析,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佐证学生理解大概念的评价标准,设置指向大概念的议题、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课时大概念,进一步深化理解学科大概念。
【课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科大概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课时大概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议题】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趋势和动力
【主题情境】走进人类历史博物馆
(一)研读教材和课标,提炼大概念
本课内容是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第二目是“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角度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关系也要与之相适应进行调整,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正确理解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框在教材中起着总领的作用,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趋势和动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的必然,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建议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议题,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教材中第一课导言中提出探究“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规律这几个知识点来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可以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到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变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分析,可以提炼出本课的大概念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了促进学生理解的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思想表达诉求强烈,适宜采用议题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把生活经验迁移到教材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用心引导。
2.学生对本课所授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所了解,但是理解不深刻,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动力把握不够。需要教师通过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以有趣的、多样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的表象之下进行本质探究。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民GDP长期保持世界第二,人民能够感受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情感基础和现实支撑。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资源搜集整理、办公软件运用、视频制作等能力,这为学生完成本课设置的活动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策划人类历史博物馆展览,使学生深入理解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的必然,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落实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
2.通过开展设计观展路线、博物馆展品摆放、为博物馆拍摄展览视频、写观展报告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各种社会形态的差异,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四)佐证学生理解大概念的评价标准
1.学生能够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整理等方式,找到能够代表不同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展品,并说明理由。
2.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找到反映代表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事例,并从中概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3.学生能够攥写观展报告,探索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大概念视角下的议题式教学理念
本课在学科大概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统领下,以课时大概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为核心,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设置议题、情境、活动和四个五个要素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内容确立了“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趋势和动力”这一总议题统领教学。以帮助博物馆工作人员策划人类历史博物馆为切入口,创设主题情境“走进人类历史博物馆”,设置了“阐述人类社会的形态”“寻找社会进步的证据”“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三个版块,确定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进步,是倒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三个议题引导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学科任务,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总议题】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趋势和动力
【导入】以《诗经·伐檀》导入新课,共同欣赏诗歌内容“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诗歌并找出其中能够代表劳动者辛勤劳动、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诗句,让学生思考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吗?未来还会不会有这种剥削关系的存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未来将要走向何处?
【总情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布置人类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博物馆邀请我们为工作人员出谋划策,请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献智献力。
板块一:阐述人类社会的形态
【子议题1】人类社会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
【情境】人类历史博物馆准备开设五个展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活动】请大家为观展人设计观展的行动路线,帮助观展人了解人类社会的更迭。
观展路线小贴士 | ||
线路 | 展厅 | 理由 |
第一站 |
|
|
第二站 |
|
|
第三站 |
|
|
第四站 |
|
|
第五站 |
|
|
【评价】学生互评。各小组派代表对其他小组路线设计的科学性、理由的充分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进行评价。
【小结】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共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从历史变迁的时间线来参观能够使观展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因此,第一站是原始社会,第二站是奴隶社会,第三站是封建社会,第四站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五站是社会主义社会。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设计此活动是为了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让学生给出路线设计的理由,使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
板块二:寻找社会进步的证据
【子议题2】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进步,是倒退?
【情境】在博物馆的五个展厅中,需要摆放能够代表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展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几张图片,请我们将图片中的展品放到合适的展厅
【活动】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生产工具,小组商议,判断它们分别代表哪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派代表将图片中的展品放到合适的展厅,并介绍当时人们都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高还是低。分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是在进步还是倒退?
1号展品 2号展品 3号展品
4号展品 5号展品 6号展品
展厅 | 产品序号 | 人类的生产活动 | 生产力状况 |
原始社会 |
|
|
|
奴隶社会 |
|
|
|
封建社会 |
|
|
|
资本主义社会 |
|
|
|
社会主义社会 |
|
|
|
【评价】学生互评。各小组派代表对其他小组展品摆放和展品介绍情况进行评价。
【小结】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到奴隶社会的青铜工具,从封建社会的铁制工具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蒸汽机,这是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的天河计算机代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生产力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帮助博物馆工作人员摆放展品,并说出当时人们都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高还是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情境】为了帮助观展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博物馆准备在各个展厅中安装视频展示屏,在屏幕中播放能够代表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视频。
【活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这三个方面认真思考,在不同的展厅的视频中需要呈现哪些画面来展示它的生产关系特点,并说出理由。进一步探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进步还是倒退?
【小结】
|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 产品如何分配 |
原始社会 | 共同占有 |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奴隶社会 |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 奴隶被强制劳动
|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
封建社会 |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 | 农民的劳动产品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自己支配 |
资本主义社会 |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 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 | 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
社会主义社会 | 生产资料公有制 | 平等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评价】学生互评。各小组派代表对其他小组微视频制作的创意和分析理由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帮助博物馆工作人员策划视频拍摄,并说出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板块三: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
【子议题3】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情境】在第二各板块的学习中,我们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未来人类社会将要发展到什么状况?
【活动】请同学们攥写研究报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画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流程图。畅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评价】学生互评。各小组派代表对其他小组找到的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对研究报告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进行评价。
【小结】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画出流程图,探究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学习评价:
发放以大概念为量标的课堂议学评价量表,在课堂学习结束后由学生填写。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理解掌握大概念,并运用大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一方面,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课堂评价的标准,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诊断课堂,为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打下基础。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议学评价量表 | |||
小 组 评 价 | 维度 | 组别 | 评价等级 |
小组分工明确、配合度高、探究力强 |
|
| |
运用课时大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
|
| |
搜集到的丰富的资料,准确找到合适的展品 |
|
| |
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思路明确、善于合作 |
|
| |
明确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
| |
成 员 评 价 | 维度 | 姓名 | 评价等级 |
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
| |
与同学配合主动 |
|
| |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建言献策 |
|
| |
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