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7日,我和另外即将毕业的7个师范生背起被子上山扶贫支教,这是我们在毕业前的一次壮举。那天阳光明晃晃地照着载着我们的大货车,车上还装着拆卸开了的高低床、做饭用的各种炊具、办公桌椅,还有一大包土豆和卷心菜等食材。我已经记不清一路上大家都聊了啥,只记得那天的太阳很亮很亮。
车子行走到石滚河的时候,我们都下了车,河面很宽,水清浅,大货车骄傲地溅起一大排水花,霸气地冲上河岸,我们光着脚丫子,一路笑着、闹着就到了河对岸。不记得走了多远,只觉得一个个小山丘、一个个村落被甩在了身后,道路蜿蜒,时好时坏,时而还有小溪横在眼前,大概是日暮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一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石滚河乡张庄小学。
早已等候的老乡们,扛的扛、抬的抬,很快安装好了高低床,架好了锅灶,分不清东南西北的男孩女孩们胡乱扒了几口饭就甜甜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起来,我们在宿舍旁的小河边第一次用河水洗脸、刷牙。随同来的周姨早已在厨房里忙了很久,她一个人用一口地锅,锅上一把锅下一把,给我们做饭,我们便迅速成立了帮厨小组,抢着洗菜、烧火、盛饭、刷碗。
还没来得及看清小村子的面目,带队的学校领导陈有轩书记就领着我们到了村小学的校长办公室,似乎也没有多讲什么,我们八个人就被撒进了教室。村小学有五个年级,我们来之前,学校只有校长和一名正式教师,其他几名老师都是临时聘请的。在25年前一个经济落后到连路都没有的村小学,既没有完整的课程设置也没有教研意识。我们来支教,同时也要给这里的老师上好示范课。驻马店师范学校的方海昌老师和我们一起驻扎在这里,听课、评课、磨课,一个个夜晚我们在矿灯下备课、写教案。后来,一毕业我就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优质课大赛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夜晚备课 作者供图
周末家访,我们乘着村小学赵老师的机动三轮车,蹚水过河、徒步爬山走过孩子们每天早晚上学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我们都认真记录着。当时,很多人家屋里连一个凳子都没有,来人了坐床上,更不用说有什么家具了。孩子们中午带的午餐米饭咸菜居多,也有烙饼,吃冷饭再灌一肚子凉水是常有的事。我们一直坚定地告诉孩子们:“在山的那边有大海,有更为广阔和精彩的世界。读书吧,读书是走出去的唯一途径。”
后来厨师周姨生病了,八个同学中只有我会做饭,于是我便当仁不让地成了拿勺子的人,发面蒸馒头,剁馅儿包饺子。孙立健校长亲自烧柴,陈有轩书记为我们切菜,两个男孩做起了抬水工,没有命令、没有任务分解,大家都自觉地承担,一起把日子过好。
付出和包容,感恩和回报在师生间、在兄弟姐妹间流动。孙校长俨然是我们的家长,其他几位老师对我们也是严而有爱。孙校长教导我们“做人要实,烧火要虚”。每一次下课前,陈有轩书记都把我们每个人的水杯里添满开水,他还专门让人从街上买来润喉片。记得有一次,我在门前的台阶上洗头,方海昌老师看我一遍遍倒热水兑凉水不方便,就拿起水瓢为我冲洗头发,每每想起这一幕都觉得那是慈爱的父亲对女儿的爱。
上山采野菜在漫山遍野绿草间徜徉的惬意;周末去钻银洞无数个蝙蝠迎面扑来的刺激;光着脚丫子在溪水里洗衣服的清凉;自己掌勺新鲜出炉了一盘盘饭菜的欣喜;夜晚去家访陪孩子写作业的温馨;一捧野山菇、几个土鸡蛋突然塞给了下了课还沾满了粉笔灰的双手,你还在发愣那个身影已飞快逃离;临行前孩子们拽着衣襟的默默神情,分别时乡亲们追着车撵了很远的身影……这一幕幕场景就像是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里不时浮现。
在张庄小学,我们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那里,我们完成了从台下到台上,从学生到教师,从受教者到施教者的蜕变;在那里,我们逐渐丰满了飞翔的羽翼,试着独自飞行;在那里,我们第一次以一个成人视角去打量别的孩子,去关注别人的成长;在那里,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于我而言,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每次想起,心中都充满了感恩。25年了,这个小山村还是频频入梦,那山、那水、那人、那情依然温热着我的记忆……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第十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