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双冠王——我校优秀毕业生王子凤回母校报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9月26日下午,刚刚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摘得两枚金牌的我校毕业生王子凤,风尘仆仆赶回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向母校一直关心她成长的学校领导、师生分享夺冠的喜悦、汇报取得的成绩。

我校班主任培养“伴飞计划”启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学工作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能力发展。首届由优秀班主任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以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为目的的“伴飞计划”启动仪式,于9月20日上午隆重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有轩,副校长苏杰,2023级年级主任张风帆以及全体23级班主任、副班主任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学校政教科科长邓冠军主持。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

为把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市教育局党组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根据学校党委安排,在15日召开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参会的主题教育动员会基础上,我校于9月18日在五号楼三楼报告厅召开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对主题教育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会议由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家雷同志主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全体党员参加会议。

杭州亚运会我校毕业生王子凤携手国家队队友夺得冠军

9月24日上午,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杭州亚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单桨无舵手决赛中,我校毕业生王子凤携手国家队队友夺得冠军。

我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琦为全体党员上党课

东京奥运会铜牌、全运会金牌获得者王子凤荣归母校

重阳佳节鑫乐行 敬老爱老传美名

我校师生到王楼社区鑫乐托老院送温暖、献爱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峥嵘岁月 > 校友风采||师范毕业那年我19岁

校友风采||师范毕业那年我19岁

2022年09月16日 20:21:41 访问量:929

弹指一挥间,41年前,通过参加1981年7月7日、8日的高考,以七门高考总分365分的成绩,最后一榜录取到了驻马店师范。8月底生产队长传运哥把被雨水淋湿的牛皮纸信封录取通知书给我时,我正在老家北地放牛,打开一看,是驻马店师范寄过来的,上面地址写着:驻马店镇西六里庄。因羡慕家门口的石油地质工人,高考志愿我填报了两所石油中专学校,怎么录取到师范呢?放牛回家后,我问老爹师范是干啥的?爹说师范是培养教师的,反正是吃商品粮拿粮本了。后来听说杨德龙、李雨业、刘国晓等一届同学不少都考上华中农业大学、沈阳机械学院、河南农学院时,自己又没有考入理想的石油中专,是复习或是认命上中师,也犹豫了几天,在咨询了老师和班主任后,在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还是去泌阳县公安局户籍室和东方红大街老粮局那里,办理了户口迁移和粮食迁移证,吃上了“商品粮”。

八十年代初,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国家给予中师生的福利和待遇都非常好,读书期间可以免学杂费,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不用考虑找工作的事。中师毕业生都是干部身份,分配时还可以转行。我们班就有几个同学转行分配到了正阳五三农场(后来改为豫南监狱),还有几个同学转行分配到了行政机关,后来当上了乡镇长、局长、政法委书记、政协主席、县委书记等。还有几个同学下海经商成了老板,有几个不甘寂寞的同学毕业后继续潜心学习深造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当上了大学教授,大多数同学回原籍分配到了教育系统,在基础教育“青黄不接”的年代,这些中师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成了当地教育系统的“顶梁柱”,有的还当上了中小校长。

回忆在母校驻马店师范上学的两年,和在京城、省城上大学的同学相比,和在相距不远的东院驻马店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大专班相比,尽管有惆怅和迷茫,更多的是快乐的时光。那时候生活都很困难,农村还在吃“窝窝头”的时候,国家每月给师范生发18.5元的生活费,就这还花不完。在驻马店上学时,同学们大都穿中山装,上衣布袋挎钢笔,都很朴素。每周末看一场电影,每逢重大节日,学校还组织开展运动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每天早晨,起床铃一响,同学们集体出操,最远的能跑到六里庄西边的刘阁,集体跑操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活跃了校园生活。星期天,同学们结伴去小镇中心的华蓉饭店洗洗澡,去驻马店火车站观观光,运气好的还能坐上校车,自豪感油然而生。铁路沿线的同学,寒暑假还能坐半价火车,那时候泌阳有到京广铁路明港的小火车,因此我的学生证填写的半价火车票区间是“驻马店至明港”,虽然坐的不多,“半价火车”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令人回味无穷。

八十年代初的师范校园,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同学们经常聚在一块谈心交流,压马路,无拘无束,不担心被人录音,不担心被人偷拍,那时候校园邮政信箱特别多,同学们书信来往频繁,给父母写信汇报学校生活,不要挂念;给弟弟妹妹写信鼓励学习;给外地同学写信交流思想;给老师写信表达感激之情;给女生写信……至今我仍收藏着几十封给父母、给同学、给哥哥妹妹写的信,字里行间传递的是亲情友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的是真情。不像现在的大学校园,到处是“低头族”,不少人看手机玩游戏,不会写字,缺乏交流沟通。现在回忆起来,不少同学怀念那个年代“快乐,简单又纯真”的校园生活。

中师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育人才,除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外,更多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这些高中考上的中师生,大都成了当地的教学骨干,而改行的人无论走什么道路,大都干出了一番成绩。从事教育工作的师范生,不仅专业知识牢固,做人的素质也高,这些师范生的奉献和牺牲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八十年代的中师生,由于学制短,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师范两年,毕业生年龄普遍在18岁上下,毕业时每个月发30 多元的工资。1983年我毕业参加工作时19岁,在老家教初中英语,不少学生个头比老师还高,有的学生和老师年龄差不多,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小程老师”。

同窗两年,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驻马店师范虽然不像大学那样,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八十年代初我们班50名来自驻马店九县一镇的老同学大都来自农村,出身贫寒家庭,同病相怜,无话不谈。一起看电影,一起郊游,谈理想谈人生,吃饭时围坐在广场上,你给我打饭,我给你看碗。学校经常举办集体活动,校团委、学生会凝聚力强,班级有团支书、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不少同学都有爱好,拉手风琴、绘画、吹口琴、打篮球、拉二胡、吹笛子等,各种音乐、美术小组,文学社团应有尽有,同学们爱好广泛,各有所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活动或比赛,给有特长的同学带来了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极大地挖掘了同学们的潜能。

 那个年代,考上学的女生少,男生多。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只有四位女生,“四朵金花”陈爱华、陈桂梅、马秀丽、王贺莲,在那情窦初开的年龄,献殷勤仰慕的男生很多。毕业后得知“三朵金花”嫁给了同班同学,“一朵金花”嫁给了班主任曹天佑老师,演绎出了美好的校园爱情故事。

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民生教授说过:“纯真辟油腻,善良能辟邪”。那个年代的同学情谊纯真朴实,师生打成一片。忘不了恩师夏鸿桥、赵明义、郭丛斌、曹天佑、孙立建、赵海峰、赵瑛、刘永智、姜庆和、胡成选、关秀云、方海昌、牛奇、赵旭等老师,不但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如何做人。那时候师生关系融洽,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驻马店师范的老建筑所剩无几,大礼堂、实验楼、澡堂,宿舍楼早已不见踪影,上面喷有“驻马店师范”五个烫金大字、曾接送新生的校车,不知在何方。位置还是那个位置,学校已更名为驻马店二高,母校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都到了这把年纪,怀旧的人越来越多,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师范校友将您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留言互动!

图片由同班同学、正阳高中付宽贤老师提供


(来源:行走泌阳)

编辑:徐明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的支教生活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路西段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20220239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