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毅行,志在远方——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组织师生远足暨社会实践活动

毛杰到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调研

铭记历史守初心 共筑盛世庆华诞——我校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升旗仪式

赴春日之约 绽巾帼芳华——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组织三八节登山活动

为陶冶广大教职工情操,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团队意识,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2024年3月10日,我校组织130余名教职工,其中女教职工90余名,在陈有轩等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赴泌阳白云山、焦竹园开展主题为“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团结奋进共创二高辉煌”的研学旅行活动。

龙马精神启新篇 扬帆奋进正当时——我校举行2024年春期学生表彰暨励志大会

优秀!激情!为表彰优秀,树立榜样,鼓舞斗志,2月27日下午,我校在大操场举行了2024年春期学生表彰暨励志大会。会议由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家雷主持,全体师生参会。

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各部门、中层干部2023年度工作述职大会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校隆重庆祝了建校50周年,回顾了办学成就,擘画了高质量发展蓝图,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振奋了师生精神。

远征砺剑,少年当战——记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5公里远足拉练活动

图片 道阻且长,少年自当扶摇上。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月4日,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级举行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远足活动暨社会实践活动。用一场约25公里的徒步之旅展现二高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市关工委领导到我校调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市关工委主任戚存杰听取学校工作汇报2024年10月18日,驻马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戚存杰,带领市关工委部分领导同志,到我校调研教育发展和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戚主任一行听取了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关怀

2014年05月12日 14:38:16 来源:陈建军 访问量:2574

郭凯

摘要:人文关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每一个人都需要人文关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意义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人文关怀;课程标准;现实意义;体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      什么是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给予的关心、爱护、尊重”。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与文化的综合,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方式,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信息技术教育既充满科学性又充满人文的关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教学审视每一个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人人文关怀,必然会对教学效果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1.体现人文关怀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信息技术新课标从课程性质到课程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设计与选择以及评价方式上,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成为新课标灵魂。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新课标把对人的关注与尊重提高到了与知识能力并重的位置,把知识获取与学生个人体验和感悟相联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质。

2.体现人文关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出现如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技术因素而对人文因素重视不够,出现如信息超载引发的“信息综合症”、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网络沉溺引发的人格障碍认知惰性等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更表现在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

3.体现人文关怀是教师自身进步的表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高超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默默地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促使学生时刻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这反映出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要在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才会像呵护幼嫩的花朵一样呵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了爱护、关心和宽容。这样,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人格尊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而且在人格品质等方面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也从中获得满足和幸福。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转变观念,尊重信任学生。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改变观念,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领导者、课堂的演讲者、知识的权威者,而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本性.关注学生的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和信任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尊重信任学生,就是对学生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欣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有三百名学生就会有三百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其优势发展潜力又各有所长不尽相同,因为他们并非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目光关注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心理与精神的支持,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更深层的渗透教育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理解学生存在的暂时不足。包容学生的缺点,不要因为他某方面的不足而否定一个学生的全部.而用激励性的评价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于“上网成瘾”、玩游戏、聊天等现象不能采用断网、严训、重罚、禁止等简单粗暴的手段,而应首先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偏移现象,同时注重用爱心温暖学生,把学生放在同等地位来看待,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尊重和高度关注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在教学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电子教室软件的监控功能,有情况时要亲自过去,千万不要让他们在交流中有受监视的感觉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

2.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是人机交往,这种交往扩展了交往的范围却缺乏生动的模范典型,影响了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技术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课程利用“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提倡回归生活的教育。信息技术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技术技能。更主要的是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评价,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逐步养成“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人文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情感体验、价值取向。例如,在学习“网上道德规范”中的电子邮件时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亲身经历来使用电子邮件的好处和垃圾邮件的困扰,讨论在收到垃圾邮件的感受和处理策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达到增强其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只有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去主动体验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学会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和知识重构工具.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郝伯特曾说:“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作为学生认知的对象,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注重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适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理性建构。例如在综合活动教学中,指导学生略高于自己的实际确定主题和制定解决策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简单能表达主题即可。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在主题、创意、美工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学生通过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知道如何寻找、组织和利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继而实现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2]宋德如.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中国电化教育,2013

[3]胡芬.唐德海.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负面作用.电化教育研究,2011

- 4 -

 

编辑:杨孝伟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路西段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2022023911号-1